logo

当前位置:首页>滚动 > >正文

与其教消费者学避坑,不如规范经营者行为 天天通讯

与其教消费者学避坑,不如规范经营者行为 天天通讯
2023-04-14 13:55:46 来源:新疆日报


(资料图)

原标题:与其教消费者学避坑,不如规范经营者行为

买商品附送赠品、办会员卡积分并打折、促销活动全场五折……这样的商业营销活动是不是挺吸引人,却又因为可能存在的“坑”让你顾虑重重?商业营销本无可厚非,但有些经营者设套、挖大坑成了难解的顽疾。近日,自治区鞋业商会邀请专业法律人士,开展了一场面向民营企业经营者的“法治体检”,从发挥法律预防作用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解题思路。

随着当前的消费市场越来越成熟,假冒伪劣、恶意营销也越来越少,但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营销方式里仍然隐藏着“坑”:赠品质量有问题,但商家声称免费赠品不负责售后,消费者只好吃哑巴亏;在热情忽悠下办了会员卡充了钱,回头却突然发现比不办卡的消费价格还高;促销活动宣传时说好的全场打折优惠,待兴冲冲结账时却被告知,经本店最终解释,只能在某年某月购买某一物品时享受……这些消费路上的“坑”,你我或多或少都曾遇到过,难怪有网友调侃“走过最长的路就是商家的套路”。

要想解决问题,就得从矛盾的主要方面着手考量。“没想到赠品活动还存在售后等方面的法律风险。”一位参加“法治体检”的经营者不经意间的感慨,戳中了很多消费者的痛点,也暴露了普法活动的一些盲点,同时也点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个着力点,那就是与其提醒、警示消费者擦亮双眼小心避坑,不如让经营者学法知法、懂法守法,心存敬畏地开展诚信经营,别在招揽顾客的同时又给消费者挖坑,别让经营者口中的“没想到”,变成消费者身边的“躲不掉”。

且不说营销中的恶意欺诈应当面对法律怎样的严惩,单看普通经营者们的“没想到”,一方面反映出服务意识淡薄,没有把消费者的体验放在首位;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法治意识欠缺,没能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来规范经营行为。法律要发挥明示作用、预防作用,不仅要让经营者知道什么样的行为不可取,更要进一步明确这些有意无意的“坑”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、将要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,以他律促经营者自律,让法律法规在交易开始之前就发挥约束和震慑作用。

法律法规不仅是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时的维权利器,更应当是经营主体规范行为的准绳、健康发展的依托。类似“法治体检”这样的法治宣传服务活动,今后应当更广泛、更深入地开展,让法律法规在消费环节前端开始发力,环环相扣打造一个健康有序、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。(张蓓)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