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当前位置:首页>滚动 > >正文

观后评 | 川剧《草鞋县令》:这双草鞋有点新 这个县令大不同 环球今头条

观后评 | 川剧《草鞋县令》:这双草鞋有点新 这个县令大不同 环球今头条
2023-04-09 13:58:41 来源:北京文艺评论


【资料图】

点击蓝字 · 关注我们

近期,北京评协组织文艺评论工作者代表赴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观摩川剧《草鞋县令》。“观后评”栏目第四十期选取的是巩云霞的长评文章,从唱腔、情节、意象三方面分享观剧感受。

川剧《草鞋县令》川剧《草鞋县令》剧照 图源:四川省川剧院 讲述纪大奎年逾花甲,再度入仕,出任四川什邡知县。 他心系民生,冒罪救命,施粥赈灾,借茶换粮;他惟民至上,仁义为怀,力抗阻压,为民削罪;他顺天道,应民心,弃前程勇择引水之道;他学先贤,循科理,安黎民整治水旱之患…… 他于府衙之堂一一拒名利贿络,追真儒鸿儒,挥毫题书“离微不二”…… 他于盘道之间一一脱官袍、着布衣,脱官靴、換草鞋,忍痛脱皮、大破大立…… 他于浩水之侧一一见识先民古风的载魂之舟,彻悟初心不改得始终、灵魂不灭、精神不朽的生命之途…… 他于高山之巅一一吟啸着:为人修德,一生通透;庙堂仁政,盛世千秋的心声…… 他于民众群中一一喊出了:虽然我们是百姓的父母官,百姓才是我们头上的天!

这双草鞋有点新 这个县令大不同

巩云霞 (北京市文化馆文学干部)

“江山社稷一叶舟,民意汤汤万古流。离微不二把心修,不负天地载魂舟。官自七品修,官休心不休……”川剧《草鞋县令》历时三载,20多次易稿 ,“过五关斩六将”,勇夺第十七届“文华奖”,受邀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展演。该剧以清嘉庆年间四川什邡县令纪大奎的真实故事为创作素材,塑造了一位惟民至上、仁德清廉、深受百姓爱戴“的草鞋县令”形象。川剧《草鞋县令》剧情跌宕起伏,唱词诙谐幽默,古韵发新声,令人耳目一新。

>>

唱腔新

唱腔新是《草鞋县令》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艺术魅力所在。 主要体现在帮腔独特艺术风格上。 川剧由昆曲、高腔、胡琴、弹戏、灯调五种声腔组成。 高腔,在川剧中居主要地位。 帮腔,是川剧高腔中最有特色的部分,分为领腔、合腔、合唱、伴唱、重唱等。 它具有起腔定调、代替剧中人讲话,反映角色不便启齿而又不能不说的内心独白、抒发人物的内在感情、对环境的描绘、对舞台氛围的渲染,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事件、人物作出评价等多种功能。 帮腔作为川剧之灵,多次在《草鞋县令》中悠扬回荡,点亮全剧,游鱼出听,让人如痴如醉。 《草鞋县令》运用了大量帮腔,以女声帮腔和整句帮腔为主,分为场上帮腔和幕后帮腔,代替剧中人说话,既衬托演员的唱腔,又能渲染舞台气氛、剧作情境和心理提示,对剧情起催化作用。 《草鞋县令》将“帮腔”的几名演员置于台前,组成歌队,表达场上角色的心声。 如第四场歌队唱“七品夫人不好当”,石竹娘听罢感叹: “这一腔才帮得好哦! ”这样的处理增强了舞台的交流互动性,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喜剧氛围,同时也传达出了七品夫人此时此刻真实的内心感受。 第七场雍奴问纪大奎: “要啥子锣鼓才走得快? ”鼓师答: “赶捶。 ”“锣鼓经”是川剧打击乐的记谱方式,“赶捶”是高腔锣鼓牌子,这些川剧元素在人物对白中巧妙运用,使人感到表演形式新颖有趣。 当纪大奎奉茶治水除罪籍遇到阻力而心绪不宁时,舞台上分别出现了从乐池渐渐升起,面对观众的四个帮腔女演员,还有弹琵琶和吹埙的乐师,哀怨如诉的乐声仿佛是在诉说他内心的焦灼与迷茫。 这种将帮腔演员和乐师从幕后推到台前的设置,是将一个角色的独白变成有“观众”参与的对话。 乐师登台面向纪大奎而非观众演奏,像是故事外的观察者与聆听者,扮演着与观众一样的“观看”角色。 当乐师用乐声回应纪大奎的心声时,台下观众对舞台的感知、对角色的认同也在进一步增强。 帮腔以上帝视角点评人物,及时、客观、简洁、辛辣。 如第四场,纪大奎本想帮高景关山民卖茶,却遭杨承祖强行拦截,使其失信于民。 此时帮腔唱道: “本想炒盘热络菜,哪晓得弄个冷歇台。 ”言简意赅,点出纪大奎的窘境。 大量帮腔的运用,使得川剧《草鞋县令》有了现代性特征。 传统戏曲中 “唱”具有核心地位,以至有 “唱戏”“听戏”之说,唱使得抽象性、抒情性更为突出。 而川剧《草鞋县令》中,帮腔不仅刻画了人物心理,烘托了环境,而且带有很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。 中国众多的戏曲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帮腔成分在,但在这些戏曲中,帮腔只是偶尔少量在个别唱腔中出现,起到渲染氛围和人物内心独白的作用,其他的功能性很弱,而且这些帮腔也多以合唱的形式出现,只是起到绿叶衬红花的效果。 比如说在秦腔《鬼怨》中,当李慧娘唱“怨气腾腾三千丈,屈死得冤魂怒满腔”时,帮腔只是在人物唱完这一句后,合唱“……三千丈……怒满腔”这几个字,渲染李慧娘内心的悲痛和怨恨的氛围。 在秦腔《宝玉哭灵》中,当宝玉悲痛至极,决定出家时,帮腔合唱,表达宝玉愤懑的真实心境“公侯门庭死气沉,冲破枷锁离府门”。 相比之下,川剧的帮腔,几乎是覆盖全剧,而且是川剧的魂灵和标志所在,帮腔表意的功能也更为多样。 “越是民族的,就越是世界的”。 帮腔让川剧《草鞋县令》独树一帜,令人回味无穷。 >>

情节新

川剧《草鞋县令》共八场戏,情节紧凑,矛盾冲突集中。 第一场灾民求救济、第二场收乞娃做义女、第三场红白茶被没收、第四场脱罪籍受阻、第五场吴中隆中箭、第六场拒雅贿、第七场跑山悟道、第八场脱罪籍成功。 每场戏自成体系,有场景、有自己的行动目标、有矛盾冲突,有核心人物,有完整的起承转合故事结构,是一个完整的小戏。 八场小戏情节环环相扣,层层递进,完成了一个大的整体行动目标。 全剧开场,就紧锣密鼓引出了高景关山民因水患灾情擂鼓公堂的激烈矛盾冲突,开门见山,一下子就将观众带入了剧中。 一般来说,传统的戏曲整体情节推进比较缓慢,要达到戏剧高潮阶段,需要经过前期好多情节的铺陈和渲染。 《草鞋县令》一开场就引出了全剧要解决的核心矛盾,而且在大量帮腔加入的情况下,仅仅用了不到 10 分钟,情节就完成了自己的行动目标。 传统的戏曲大多是一个单线矛盾冲突,但在川剧《草鞋县令》中,矛盾冲突错综复杂,主要矛盾冲突有: 官府与山民集体冲突、纪大奎与杨承祖同门师兄之间政见不同的矛盾、乡绅等人与纪大奎的价值观冲突、杨承祖与吴中隆的敌我矛盾、乞娃与乡绅等人的观念矛盾、戈什哈杨承祖政绩派与纪大奎实干为民派的政治团体冲突等等。 该剧中主要人物纪大奎多次出现自我价值观选择时,内心充满了激烈的矛盾冲突。 比如在乡绅等人的“雅贿”这一场中,面对乡绅们的步步紧逼,他曾困惑地问过夫人和雍奴: “倘若有人用功名、文名、千秋美名,向你们行贿,你们能拒之否? ” 与传统戏曲中人物塑造大多扁平化不同,《草鞋县令》的人物是圆形人物。 纪大奎和杨承祖这一对矛盾人物,发生多次冲突后,终于在第七场跑山悟道中矛盾得到了缓解,而且人物自身也有了成长,纪大奎由之前内心的些许犹豫,变得果敢以民为本,杨承祖由官场老油条蜕变为接地气,逐渐开始体察民情。 >>

意象新

意象作为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术语,核心强调作者的主观之“意”。 中国戏曲继承了古典美学的“观物取象”“立像尽意”的基本方法,根据表意的需要来取像。 在传统戏曲中,意象常常是单个出现的。 比如戏曲《梁祝》中的的蝴蝶意象,象征着爱情。 《牡丹亭》中一共出现了三次梦的意象,尽管每次表意不同,但全剧只有一个梦的意象。 有些意象本身也是道具。 《草鞋县令》中出现了很多含义深刻的不同意象,形成了意象群。 “载魂之舟”这一意象,来源于蜀地葬俗文化。 “以棺为舟,以舟载魂”,体现了“灵魂不灭,精神不朽”的深刻意蕴。 “载魂之舟”也是纪大奎“惟民至上,离微自心”抽象精神世界的外化。 剧中帮腔的唱词极尽地道出了这一意象的内蕴: “人生百年之时,驶向彼岸,不能只是一副躯壳,得有灵、有魂、有精、有神”。 “草鞋”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意象。 在帮腔唱词“百日草,难自弃,中通外直有香气”,中将草鞋与《爱莲说》中“中通外直”的莲相联系,又与《楚辞》中的代表高尚君子美德的“香草”相媲美,均体现了纪大奎具有君子风范,亲民爱民为民的高尚精神人格。 脱官袍和官靴是纪大奎脱去了名缰利锁,脱去了官场种种虚伪,脱去了心中摇摆不定,代之以本色接地气,坚定登刀山下火海,为民除罪籍平水患的信念。 当乞娃悲愤跳崖身亡时,纪大奎痛心疾首念白: “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”高度赞扬了像普通不显眼的苔花一样的小姑娘乞娃,为五千山民的疾苦而献身的当担和勇气,就像高贵典雅的牡丹一样,充满了震撼人心的精神之美。

北京评协投稿邮箱:

beijingpingxie@bjwl.org.cn

标签: